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县情概况 昌宁县位于云南省西部,于1933年由保山(永昌)、顺宁(凤庆)析置设县,取两地名后一字为县名,属保山市。处东经99°16′至100°12′、北纬20°14′至25°12′之间,东连凤庆县,西接隆阳区、施甸县,南与永德县隔河相望,北邻永平、漾濞、巍山县,省道214线云保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县城距保山114公里。全县总面积3888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渐低,形成山坝南北纵列高山坝谷相间的地貌状态,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个气候带。境内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 40.4℃ ,极端最低气温—6.℃。年平均降雨1259毫米,无霜期253天,有右甸河、枯柯河、勐统河、更戛河、大田坝河、漭水河等八大水系。保山市隆阳区西南。总人口34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田园镇,邮编:678100。代码:530524。区号:0875。拼音:Changning xian。
云南省昌宁县是一个年轻的多民族山区农业县,地处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地结合部,属保山地区,山区面积97.05%。全县绝大部分地区适宜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生长。东部及中部约70%的温凉山区、半山区适宜种植茶叶、嫁接核桃。南部及西部20%的低热、温热河谷区适宜发展甘蔗、种植西瓜、香蕉、芒果等亚热带水果。全县林地面积为总面积的71.4%。森林覆盖率为39.42%。境内居住着彝、傣、苗等2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
昌宁县的由来 昌宁县两汉时期先后属益州郡和永昌郡。南北朝时属永昌府,隋唐时属南宁州总管府,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宋时属永昌府广邑州。元朝时分属大理路永昌府、顺宁府和镇康路湾甸州。明朝时分属顺宁府、永昌府。清朝时分属保山县和顺宁县。民国8年(1919),设顺宁县右甸分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立县治,由保山县、顺宁县(今凤庆)析置昌宁县。1950年1月25日和平解放,属保山专区。1956年裁保山地区并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改隶德宏州。1963年恢复保山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恢复隶保山地区。2000年12月保山撤地设市,隶属保山市。
行政区划 昌宁县辖4个镇、6个乡、3个民族乡:田园镇、漭水镇、柯街镇、卡斯镇、勐统镇、温泉乡、大田坝乡、鸡飞乡、翁堵乡、湾甸傣族乡、更戛乡、珠街彝族乡、苟街彝族苗族乡;湾甸农场、柯街华侨农场
历史沿革 2000年,昌宁县辖2个镇、12个乡:右甸镇、达丙镇、珠街彝族乡、耇街彝族苗族乡、湾甸傣族乡、
漭水乡、大田坝乡、柯街乡、卡斯乡、鸡飞乡、翁堵乡、温泉乡、勐统乡、更戛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3324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右甸镇 32779 达丙镇 24260 温泉乡 24604 漭水乡 28854 大田坝乡 21974 鸡飞乡 18942 翁堵乡 14320 柯街乡 30805 卡斯乡 37577 湾甸傣族乡 13720 更戛乡 23590 勐统乡 24028 珠街彝族乡 14779 苟街彝族苗族乡 23009。
2005年,昌宁县撤销达丙镇和右甸镇,合并设立田园镇,镇政府驻县城关庙社区。
人口民族 昌宁县有5镇9乡,123个村。2006年末,总人口34280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6142人,占
10.6%。境内世居民族有汉族、彝族、傣族、苗族、布朗族、回族、白族、傈僳族8种,人口35346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98.8%。少数民族多数聚居在边远高寒山区和亚热河谷地带。有3个民族乡,17个民族村(原民族小乡),人口5645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6581人,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75%。除世居的7种外,还有景颇、纳西、哈尼、阿昌、布依、京、藏、瑶、侗、壮、怒、满等18个人口较少的外来少数民族。
昌宁县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三大宗教,大都属少数民族群众信仰;还有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信仰原始宗教。全县有佛教寺庙20个,清真寺2个,基督教简易教堂一个。截至2002年末,有神职人员35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锡、铜、铅、金、银、锑、汞、锌、石灰岩、大理
石、硅石、硫磺、硅藻土等。其中:硅石总储量1000万吨以上,品位高、品质好;硅藻土总储量2000万吨;石灰岩资源十分丰富。
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由于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境内生物种类繁多,山货土特产品驰名中外。已知的木本植物有615种,其它植物1000多种,有“核桃之乡”、“茶叶之乡”之称,是全国茶叶基地县之一。有兽类33种,鸟类114种。森林覆盖率达45.2%,活立木总蓄量1147.7万立方米,主要树种为思茅松、杉木和各类杂木,经济林木核桃、板栗、梅子等,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野生药材、菌类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基础设施 市政设施不断完备。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县城已建设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
心。城区有110KV变电站1座,日7500吨供水能力已经形成,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城区9纵7横主街道骨架基本形成,已完成改造、新建的宝丰路、右甸路、文昌路、兴宁街街道宽畅,灯光设施、绿化建设配套,住宅、办公、市场、宾馆等建筑布局合理,已初步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区、商贸区、文化区和游乐中心。随着迎宾广场、滨河公园、竹园生态区开工建设和个私经济园区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一个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已具雏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WTO,全县上下思想进一步解放,发展思想更大清晰,坚持以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为主线,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开发生物、矿产和旅游资源,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及山川秀美工程。向着把昌宁建设成为有较强经济实力、交通便捷、信息灵通、设施完备、充满活力具有优美风光和优良生态环境的目标前进。
地方特产
野巴子茶
系云南纯天然野生木本植物野巴子经精选加工之茶饮性饮品。本品气味清香益人,入口清纯、回味甘甜,
适口性较好,汤色淡黄清澈。据《中国药典》记载及当地民间各族人民长期以本品当茶饮用结果证实:野巴子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除口臭、生津止渴、利尿益肾、减肥之功效。对喉痛、牙痛、口腔溃疡、感冒、痢疾、急慢性肠胃炎、老年人高血压引起的头昏症有明显疗效。不论男、女、老、少皆可饮用,且长年饮用无毒副作用,可多饮、浓饮、冷饮、空腹饮用,是居家、旅行理想的常备饮品。
泡核桃
泡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元末明初。全县13个乡镇都适宜种植泡核桃,境内泡核桃种植的活化石——仙岳核桃王,据林业部门的科技人员测算,树龄在700年以上,这三棵古朴苍老的核桃树,每棵每年还能结果2000个以上,它们是昌宁细香核桃最古老的代表。昌宁细香核桃下树早、皮薄、色泽鲜亮、肉质饱满而深受消费者欢迎。1991年,昌宁细香核桃被国家外经贸部评为“全国出口创汇优质产品”;1998年,国家林业部将昌宁列为全国经济林名特优商品林基地县;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2005年昌宁泡核桃种植面积已达40.18万亩,居云南省第三位;产量达5108吨,居全省第二位,产品远销广东、江苏、浙江、上海、香港等国内市场和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产值达7000多万元。泡核桃产业已成为昌宁最具发展优势的新兴产业。
地域风景 昌宁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区景点比较多。这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自然偶塔”的鸡飞双塔,有世界上
最大的万亩人工秃杉林,有全国少有的千亩高山湿地,有上万亩红色杜鹃林三月染红8万亩原始森林的奇观,有十里黄色杜鹃林带成走廊。 以湾甸为中心,主要景点景观有:明代孟波罗古战场遗址、湾甸热带水果经济园林开发区、尼诺茶生产加工基地、西桂林区、茉莉花种植基地、土司遗址、独树成林、湾甸崩龙田凉泉公园、古榕树上鹭鸶会、龙洞、长山苗族风情、明山水库、立木山原始森林、热水温泉沐浴区和花桥石城观赏区、马棒山、蝙蝠洞、湾甸大河、帕旭佛寺。中部田园风光旅游区。以新田园城市为品牌,主要景区景点有县城滨河公园、龙潭寺、西山森林公园、观音山林场、烈士陵园、秧田洼水库度假区、河西水库、勐廷回族寨、世纪广场、迎宾广场、千亩生态竹园、清灵寺、千亩荷园、小桥温泉、大九甲溶洞群等。北部生态旅游区。以澜沧江大峡谷为中心,主要景区景点有岔河码头、马拉等观江雾点、上寨观江点、大田坝、耈街仙人洞和战国青铜文化遗址、天堂山原始森林、高山湿地、昌宁林海、阿干山马缨花杜鹃林、光山猴群、剑齿类古生物化石群、黑惠江珠街码头、小湾电站、栗木河口水产养殖示范区、古茶树群、茶马古道、望江楼等。
旅游服务 1 、昌宁至保山隆阳
昌宁至保山隆阳路程93公里;距保山机场69公里;有班车直达。
2、 昌宁至昆明
昌宁至昆明路程591公里;有班车直达。
3、 昌宁至下关
昌宁至下关路程310公里,有班车直达。